近日,学校在分析测试中心举行“双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购置可行性论证会。
会议邀请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和校内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与学校发展规划部、科学研究院、人力资源部、计划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和后勤保障部等职能部门有关负责人共13人组成评审专家组,围绕购置必要性、可行性、紧迫性,聚焦双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学校学科发展与科学研究的支撑效能、高效运行保障方案等展开质询论证。

会上,实验室与设备处负责同志介绍了工作背景,并指出,拟申购的“双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为学校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研究资源共享平台设备更新项目的关键组成部分,单体投资规模大、运行维护要求高、安装调试难度大,有关方面和校内外都十分关注。为审慎推进设备申购,学校专门邀请来自西安地区头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业能力过硬、工作经验丰富的权威专家进行把关,确保工作决策精准适当,把宝贵经费用在紧要处、花在刀刃上,真正支撑教育强国建设迫切需求。
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杨丽教授作申购汇报,从仪器设备的技术参数、配置报价、日常应用、基础保障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陈述。她指出,双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是唯一具备从亚埃到微米电荷分布和电子结构、缺陷局域态、原子结构、成分、界面电荷转移及器件性能多维度表征的实验平台,对量子信息物理机制、二维/量子点/高电子轨道电子材料、感存算一体/宽禁带/化合物半导体器件等学科方向的发展至关重要。设备预计年使用机时3000小时,将有力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和高水平研究成果产出。
专家组从学校实际和发展需求出发,立足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治理社会发展,深入分析质询双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购置对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关键作用,一致建议申报购置。专家组成员认为,该设备的购置对学校事业发展意义重大,在学科建设方面,将为信息物理、电子材料、微电子器件、微系统等学科搭建起更为前沿的研究平台,有力推动相关学科跨越式发展,持续提升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与竞争力。从科研成果产出角度看,该设备将成为孕育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关键载体,助力学校在相关领域取得更多突破性、引领性的研究成果。在人才培养层面,该设备能够为高层次人才培育创设优良的实践环境,为电子信息领域源源不断的输送专业基础扎实、创新能力突出的卓越人才。

专家组就资金配套、运行维护、开放共享、人员队伍、场地选择以及必要的电、气、防震、磁屏蔽等基础保障条件进行了深入了解,并提出意见:一是要对校内需求进行更加定量化的评估;二是要进一步明确该设备对学校人才引进、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支撑;三是要进一步完善设备共享机制,规划落实专职人员管理机制,持续加强实验技术人才团队建设。